如何自學英文口說 English Speaking
第一次出國時,英文講的實在是糟糕,一天要幫太太預約產檢,這頭等大事只能硬著頭皮了,打電話去醫院說了很久,邊講邊抓頭,我聽不懂對方講的,一直要她重複,不然就是護士聽不懂我說的,她終於忍不住了說:你下禮拜可以找個會講英文的人陪你來嗎?我答應後掛上電話,心想這種事怎方便找同事,過一週到了醫院,護士問你的朋友呢?我從口袋拿出翻譯機說,它會幫我。
那時就在想,要是出國前把英文口說學好了,也不至於這麼辛苦了。可是,台灣不是英語環境的國家,學校教育也沒有太多資源投注在這方面,我們可否用一些方法來建立自己英文口說的能力,不用等到出國的時候呢?
女兒高二時,班上來了一位比利時的交換學生,一天我載她們幾個同學去另一個同學家聚會,車上和她聊天,她幾乎不假思索地交談,這和台灣班上同學比起來,差別很大,仔細聽她的文法或用字,沒有很艱深或複雜,偶爾也出現明顯錯誤,但是她講起英文就是很流暢。比利時不是英語系的國家,他的官方語言是法語、荷蘭語和德語。
我問她,你們在學校是怎麼學英文的?她說,我們上英文課,老師及同學們,所有人都只能講英文,不能講其他語言。哇!台灣的大學英語系都未必全英語授課,更不用說高中了。
在台灣,既然沒有一個這樣外在環境,我們何不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和方法,這裡概略區分物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著手。
那時就在想,要是出國前把英文口說學好了,也不至於這麼辛苦了。可是,台灣不是英語環境的國家,學校教育也沒有太多資源投注在這方面,我們可否用一些方法來建立自己英文口說的能力,不用等到出國的時候呢?
圖片來源:Pixabay
女兒高二時,班上來了一位比利時的交換學生,一天我載她們幾個同學去另一個同學家聚會,車上和她聊天,她幾乎不假思索地交談,這和台灣班上同學比起來,差別很大,仔細聽她的文法或用字,沒有很艱深或複雜,偶爾也出現明顯錯誤,但是她講起英文就是很流暢。比利時不是英語系的國家,他的官方語言是法語、荷蘭語和德語。
我問她,你們在學校是怎麼學英文的?她說,我們上英文課,老師及同學們,所有人都只能講英文,不能講其他語言。哇!台灣的大學英語系都未必全英語授課,更不用說高中了。
在台灣,既然沒有一個這樣外在環境,我們何不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和方法,這裡概略區分物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著手。
所謂物理方面,要先把你的嘴巴舌頭訓練靈活,讓講英文能與你嘴巴的活動相結合。
沒有經常性練習和有效學習方法是我們問題所在,大約高二程度的字彙,幾乎就可以應對所有日常生活的溝通,而我們不斷大量的背單字,鑽研文法,閱讀文章,這些都只有輸入(input),我們忽略輸出(output)這件事,其實相對來說更加重要。學了要使用,才能在腦袋中記住,尤其是訓練會話的過程,這就像網路搜索引擎在整理你所學的,把他分門別類,練習久了,腦袋中越來越有條理,用字越來越快越精準。
一個學生問我,他要怎麼練習英文口說,我建議他兩種方式,一種是自己把朗讀過的短文記起來,想像面對聽眾,用自己方式講給他們聽,賴世雄老師以前就是跑到豬舍,對著豬練習演講。
延伸閱讀:學好文法,觀念很重要 Improve English Grammar
出國才能學好英文嗎?Study English abroad
初到美國,要申請某項文件,對方問我社會安全號碼,我竟然連Social Security Number (SSN)這三個字,都會講到打結。
以往讀英文就像讀經般地喃喃自語,事實上,大聲朗讀才是有效的訓練,藉由這個方式,你的嘴巴肌肉和舌頭相互靈活配合,你可以和這個單字做一個結合,所謂的結合就是你看到這個字,你就自然而然的直接把他正確唸出來,而不是結結巴巴的看字母發音,尤其那些音節多,比較複雜的字彙,要變成直覺反應的唸出。
有人問我,怎麼樣才叫做直覺不假思索,我說,即使複雜的句字,就如同你唸:This is a book.一樣,這麼輕鬆自然,那就是流暢了。
這樣的練習每天15-20分鐘持續性練習,不久就會感覺明顯成效。我自己的方式,找到有音檔的小短篇,比如ICRT EZ NEWS或是VoiceTube上面一些有趣的文章影片,選這兩種,因為EZ NEWS的時事和你生活有關,VoiceTube可以選擇喜歡的主題。也不用全部唸,大概也就3分鐘左右的練習單元,你可以自己先唸過,然後跟著音檔一起唸。每次練習10分鐘就夠了,一天早晚練習2-3回,能多練當然更好。
你是否有過經驗,跟外國人講話的時候,突然腦袋裡面空空的,你想要講的這個字,硬是想不出來,明明就是學過,但是你要用的時候,你就是抓不到。
我的老外朋友問我,新加坡也是華人,怎麼他們講的英文,比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流利很多啊?我說,英語是他們官方語言之一,當然流利。不過,你如果看新加坡的電影,你會發現,他們的字彙文法都用的很簡單,就是講的非常流利,表達也很清楚,這個我們就做不到。
我的老外朋友問我,新加坡也是華人,怎麼他們講的英文,比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流利很多啊?我說,英語是他們官方語言之一,當然流利。不過,你如果看新加坡的電影,你會發現,他們的字彙文法都用的很簡單,就是講的非常流利,表達也很清楚,這個我們就做不到。
沒有經常性練習和有效學習方法是我們問題所在,大約高二程度的字彙,幾乎就可以應對所有日常生活的溝通,而我們不斷大量的背單字,鑽研文法,閱讀文章,這些都只有輸入(input),我們忽略輸出(output)這件事,其實相對來說更加重要。學了要使用,才能在腦袋中記住,尤其是訓練會話的過程,這就像網路搜索引擎在整理你所學的,把他分門別類,練習久了,腦袋中越來越有條理,用字越來越快越精準。
一個英國語言學校的老師對我說:你們亞洲人講英文,都要先在腦袋裡組織一個句子,再用文法檢查一遍,才敢說出來,所以一句話要醞釀好久。而其他國家的人剛開始講英文,他們根本不管文法,想到甚麼說什麼,完全是一種直覺反應,即使句子不完整或零散的單字。很明顯的,一段時間之後,後者英文變得流利,句構也慢慢完整,錯誤越來越少,反觀亞洲來的學生,還在繼續原來的方法說英文,也還是想很久,講的不流暢,錯誤依然不少。
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性?練習英文的口說,最重要是流暢和自然反應,其中有意思的是,會話練習越多,你自己越能發現錯誤,久而久之,文法和句構都會融入在你的腦袋當中。
一個學生問我,他要怎麼練習英文口說,我建議他兩種方式,一種是自己把朗讀過的短文記起來,想像面對聽眾,用自己方式講給他們聽,賴世雄老師以前就是跑到豬舍,對著豬練習演講。
另一個方式,參加線上的英語課程,用你朗讀過的短文,和外國人練習口說。
他擔心的說,可是我幾乎不會講,上課要怎麼溝通。我笑著說,這是老師要擔心的,不是學生的事,你付了費用預約課程,請老師來幫你上課,他的工作就是想辦法,引導你說出來。先做好心理建設,這不是路邊搭訕聊天,這是付費上課的,老師不會嫌棄你也不會笑你,因為學生有需要,才會有老師的存在價值。
最後就要靠自律和決心了,練習講英文,不是短時間可以見效,挫折是難免,一定先把自尊擺一邊,臉皮要厚,不怕犯錯和難為情,持恆的練習,才能感受到成果。
再來是要求自己有固定功課,每周至少兩次半小時或兩次一小時的課程。總之,英文口說是一門功夫,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,一定要有耐心,慢慢地積砂才能成塔。
延伸閱讀:
留言
發佈留言